数学学院副院长 张理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聚焦教学能力提升
[编者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于5月中旬启动以来,数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活动,按照学校党委部署,成立数学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深入开展工作。通过举办总支书记、院长、教授、三类负责人、博士、教研室主任、学生工作等论坛,共收集整理心得体会70篇。数学学院经过层层筛选,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刊发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做法和真知灼见,以期营造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更加全面深刻地剖析问题,更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更为有力地推动数学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发展。
一、前言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课堂革命”的一部分,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必须通过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师组织教学、教材教法、板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能力。即,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调控与实施能力、转化知识技能的能力、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自我评估测评的能力、教学反思改进的能力。
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本人,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才有教师的发展,进而有学生的发展进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可以采取若干途径(后面详细介绍)来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聚焦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些思路,期望有助于深入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及构成,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有助于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观念的全新诠释,并为高校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能力的欠缺之处并为此进行自我教育提供帮助,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最根本的措施。
二、确立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为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指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高校教师应该,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铸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信仰;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情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规范。
师德的外在表现就是师风。要想正师风,高校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素养,端正师德,做到爱校爱生,本分做教学和科研,遵纪守法,坚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高校教师真正要成长为优秀教师,不但做好教育教学和科研,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还要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用真心铸师魂,成就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高校教师应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
三、完善培训制度,拓展培训内容,多维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主要有岗前培训、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定期观摩课和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多角度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第一,针对刚入职的新教师,应加强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第二,针对成长期的教师,应加强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第三,针对发展期的高校教师,应加强教学和科研“双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高校教师积极申报或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执教能力,而且使他们快速成为高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开展丰富多彩教研活动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高校应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二,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第三,开展教学名师的示范教学与交流活动。通过校内外教学名师的示范课、集中评教、MOOC课、观摩课等形式向高校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教学座谈会、研讨会。通过这些形式,使高校教师用心反思、总结教学工作,查漏不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最佳教学路径。
五、举办多样化教学竞赛
教学技能竞赛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提升教学技能水平的机会,也是针对各种常规教师培训活动效果的检验。学校应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理念,在现有高校教师讲课比赛的模式下,以赛促教,不断完善比赛机制,开展“赛前指导、赛中点评、赛后总结”,进而真正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使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发挥其促进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作用。
六、加强数学建模过程管理
数学建模国家级奖项是束缚数学学院的瓶颈,并且目前数学建模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学院应该积极开设相关数学建模课程,并紧紧围绕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争取在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感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可资助骨干成员去兄弟院校调研交流(电子科技大学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数学建模获奖情况:斩获6个全国一等奖,6个全国二等奖(一等奖不超过6队,且一、二等奖总数不超过12队),一等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
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活动,数学学院可成立“数学建模指导小组”,培养专门的建模教师,建立数学建模网站和论坛。还可定期邀请国内高校有经验的数学建模专家来我院讲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可将《数学建模》和《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作为选修课,任课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苗子,并进行重点培养。
学校可辅助数学学院每年5月份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数学建模竞赛,用来选拔参加全国竞赛的学生,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在校级竞赛基础上,学院可利用暑假将选拔出来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并请部分国内专家来学校给参赛学生进行指导。
七、探索推行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
现有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存在完成周期短、内容简单、质量不高等问题。科技创新活动系统培养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上的欠缺。为了加强本科生阶段性过程培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可探索推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四年一贯制。
(一)具体方案和导师职责
1.学生从入学开始,根据兴趣选择进入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科研团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基本情况和教师科研方向,参与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初步建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意识和创新创业兴趣。
2.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按照专业领域分别进入科研团队,承担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利用周末、理论学习之外的时间,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3.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前沿创新意识、实际应用能力。
4.新近博士和教授给新生讲《学科导论》课程,可主讲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科前沿,为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打下坚实基础。
5.每年12月底可组织进行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导师双选会,并建立微信群,导师积极撰写指导计划、资料发布和任务布置等,期间可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数学建模、学科竞赛、互联网+等科技活动,为四年后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6. 导师职责:
1)责任心强;定期组织讨论班;1个学期至少写1篇新闻,报道学术活动。
2)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数学建模、学科竞赛、互联网+等科技活动。鼓励导师将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介绍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3)导师指导工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集中见面一次,公布指导计划、时间安排、联系方式等,一学期集中见面或讨论不少于3次。平时辅以个别指导、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小组会等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
(二)预期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四年一贯制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过程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阶段,分层分类引导本科生聚焦专业学习、强化专业认知、激发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营造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创新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前沿创新意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通过连续4年积累的丰富科技创新成果凝练出毕业论文,提升论文质量、水平和影响力。
八、建立科学评价考核体系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构建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
(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由学校、学院、教研室组成对教学的“三级管理”、持续改进提升的闭循环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杜绝事故,提高质量。①成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②加强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成立教学督导领导小组,制定教学督导与检查制度,检查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调阅各种教学文件、资料,包括教师的教案、讲义等。每学期开学初制定本学期的教学督导计划,落实具体的听课任务,了解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意见,为改进实践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定期研究、分析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二)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多途径评价方式进行。第一,学生实时评价,随堂随听随评。可以主要采取网上评教和座谈会评教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第二,同行评价、学院督导组评价、校院督导组评价等多评价机制,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全员性评价。第三,校际间同行互评。成立高校教师校际同行互评组织,筛选本院校每位教师优秀教学视频上传同行互评网站,由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观摩和打分,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第四,自我评价。通过教师撰写试卷分析、教学日历以及学期工作总结的方式让教师本人对自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问题的整改。同时利用专业教研室活动的时间,与同教研室老师开展教学法研讨,共同并针对反馈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监控课堂教学与日常教学运行
充分发挥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的作用和领导听课、检查以及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专家点评等机制,加强对课堂教学与日常教学运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