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数学学院以“青春献礼走基层,筑梦教育誓担当;荆此一行,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特此组建“荆此一行,豫乡振兴”实践团。7月3日,数学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少帅带队前往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淅川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荆紫关镇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清末的记载言:荆紫关“水陆輨毂,商贾辐辏,繁盛甲于全境”;又言:“全境商务以荆紫关为贸易总汇”,商业繁盛远胜于淅川城。
7月3日15:00,实践团前往荆紫关镇第六中心小学开展教育振兴专题学习座谈会,该校校长陈智龙、数学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少帅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出席参加本次会议。
首先,团队负责人鲍俊驰代表团队向第六中心小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及陈智龙校长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向对方介绍了郑州航院及数学学院基本信息,明确实践团此行主旨、内容及目标,为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共绘乡村蓝图;真正做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切实让“三下乡”开展得有意义、有内涵、有成效。
接着,会议进入提问环节,实践团成员围绕当前乡村教育问题向陈智龙进行提问。在被问及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时,陈智龙回答道:“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年轻的新鲜血液,需要富有教育热情,对教师行业充满热爱。此外,当前乡村教育教师资源紧缺短板已被补齐,但仍存在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经实践团初步了解,该小学有许多返家乡、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青年人才,对此,陈智龙说道:“有学历、有学识的青年人才满足了乡村教育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要引进青年人才,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这需要国家政策提供更多支持,让青年人没有后顾之忧,不仅身在此,更要心在此。”最后,陈智龙寄语广大青年学生:“第一,要不断学习,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不管我们处在什么岗位,都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第二,要用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第三,肯吃苦,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的优良传统,青年学子需传承红色血脉,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在各行各业撸起袖子加油干。”
王少帅表示,当前许多青年学生缺少吃苦精神,接触到的社会面积较窄,希望更多学生走进教育一线,了解当前教育行业现状,同时也为今后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最后,“荆此一行,豫乡振兴”实践团与荆紫关镇第六中心小学签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协议书”,并进行挂牌仪式。
本次会议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荆此一行,豫乡振兴”实践团真正深入乡村教育,了解乡村教育的实质,聆听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更切实际的实施“教育关爱”活动,对当前乡村教育振兴形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文/陈钰露 图/陈钰露 审核/张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