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程少华 
副组长: 王艳萍 刘 林 
成 员: 许宏伟 王瑞卿 李广成 鲁晓旭 李士恒 
周永卫 喻 军 朱军辉 张理涛 
二、具体时间安排 
时间 
 | 任务(要求) 
 | 注 意 
 |  5月31日16:00前 
 | 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交到办公室陈梅老师处并登记。 
 | 毕业论文后的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必须完成(论文成绩必须填,凡是被指导教师评为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  5月31日16:00 
 | 在系资料室召开答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体指导教师会议。 
 | 会后各答辩组长安排主审教师等具体工作。各指导教师到系办领取档案袋。 
 |  6月3日14:30--1830 
 | 进行论文答辩 
 | 答辩秘书领取记录本、横幅等资料,布置答辩现场。 
 |  6月4日15:00 
 | 召开答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南校区会议室)。 
 |  6月7日14:30 
 | 二次答辩(数理系学生工作办公室)。 
 |  6月9日18:00前 
 | 答辩组报送毕业论文成绩至陈梅老师处。 
各指导教师报送毕业实习成绩至陈梅老师处。 
 | 由各答辩组组长通知本组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通知学生并指导学生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的格式,压缩毕业论文,论文指导教师审核后发送到liulinhn@163.com。 
 |  6月9日前 
 | 各答辩组组长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电子稿)发到liulinhn@163.com。 
 |  6月10日前 
 | 陈梅老师负责完成论文答辩成绩录入。 
 |  6月10日前 
 | 指导老师将学生毕业论文档案袋交办公室陈梅老师。 
 | 1.档案袋内装论文终稿、光盘、英文翻译、实习手册、指导记录、有修改痕迹的论文初稿、英文翻译初稿、开题报告、实习报告。 
2.档案袋封面按要求填写。 
 |  6月14日 
 | 陈梅老师将毕业论文档案袋归档至办公室袁庆新主任处。 
 |  6月15日 
 | 所有毕业设计答辩、资料归档工作全部结束。 
 |  
 三、各答辩小组分工安排 
时间:2009年6月3日14:30―18:30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组长 
 | 程少华 
 | 王艳萍 
 | 许宏伟 
 | 王瑞卿 
 | 李士恒 
 | 刘 林 
 |  副组长 
 | 张理涛 
 | 鲁晓旭 
 | 周永卫 
 | 喻 军 
 | 李广成 
 | 朱军辉 
 |  成员 
 | 刘 燕 
张 伟 
常 娟 
 | 薛红霞 
王晓东 
傅 明 
 | 杨喜平 
史丽敏 
李自强 
 | 武大勇 
王东晓 
何 霞 
 | 王战伟 
孟晓玲 
范贺花 
 | 郭建博 
刘卫锋 
董建伟 
 |  记录 
 | 张 伟 
 | 王晓东 
 | 李自强 
 | 王东晓 
 | 孟晓玲 
 | 董建伟 
 |  秘书 
 | 刘 燕 
 | 薛红霞 
 | 杨喜平 
 | 武大勇 
 | 王战伟 
 | 郭建博 
 |  答辩 
地点 
 | 07B203 
 | 07B205 
 | 07B208 
 | 07B202 
 | 07B206 
 | 07B207 
 |  学生 
 | 1.王 非 
2.张晓利 
3.张春威 
4.赵 娜 
5.牛淑杰 
6.高 伟 
7.冯玉森 
8.刘进山 
9.刘 旭 
10.钱 方 
11.赵 鑫 
12.李进伟 
 | 1.瞿杏元 
2.王海娜 
3.刘 彬 
4.李玉建 
5.张志勇 
6.田从房 
7.康晓东 
8.纠秋仙 
9.丁绚丽 
10.王 发 
11.刘 波 
 | 1.娄凤娟 
2.刘佳杰 
3.何刚彬 
4.张青青 
5.黄志锋 
6.蔡明鹏 
7.章 超 
8.尹瑞雪 
9.杨云霞 
10.乔 羽 
11.戴 峰 
12.施振海 
 | 1.张爱平 
2.张世晗 
3.张彦山 
4.李乾贵 
5.周家明 
6.刘兆强 
7.张 乐 
8.耿震宇 
9.张 良 
10姜丽颖 
11.王 虎 
12.王德亮 
 | 1.邢永兵 
2.张飞鹏 
3.李 静 
4.李双双 
5.苏红超 
6.石明峰 
7.阳 魁 
8.王承禹 
9.聂永胜 
10.徐婷玉 
11.刘燕梅 
12.刘 宣 
 | 1.刘玉庆 
2.李雪莉 
3.陈海清 
4.谢 鉴 
5.刘 君 
6.呼纯菲 
7.刘超超 
8.胡玉芳 
9.陈养权 
10.赵伟志 
11.李晓刚 
 |  
 说明:1.后勤工作负责人为办公室袁庆新主任,统一协调后勤保障工作。 
2.学生答辩顺序按照序号进行。 
四、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1、答辩过程分答辩人自述和委员提问、答问二阶段,控制在10--20分钟。其中:学生自述论文要点、过程及结果时间6--10分钟,提问和答疑时间5―10分钟。答辩组至少提出三个问题。如果论文题目不合适,答辩组应该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2、答辩成绩的评定由答辩组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要求确定。主要参考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有关文件和答辩情况,审定答辩人成绩,并交答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定。答辩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3、每个组“优秀”的比例不能超过本组学生的15%。本次答辩原则上每个小组的“优秀”名额不超过二个。如需协调,答辩组拿出具体意见,提交答辩领导小组会议商定(或参加二次答辩)。 
4、凡是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学生必须进行二次答辩。各答辩组组长是二次答辩组成员,程少华同志担任二次答辩组组长。 
五、答辩意见的填写与签名 
答辩记录本与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意见,答辩组组长必须亲自填写,必须保持本组答辩意见的统一性(成绩与评语的一致)。答辩记录本应对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较详细的评论,不能直接用“优秀”、“良好”、“中等”等进行简单的评述,字数不能少于40个字。毕业论文后面的答辩组意见应更详细,字数不能少于60字。答辩组中参加答辩工作的教师必须签名。 
六、毕业论文需要存档的材料 
1.开题报告; 
2.毕业实习实习报告; 
3.毕业论文第一稿(有指导教师修改、指导痕迹); 
4.毕业论文第二稿(有指导教师修改、指导痕迹); 
5.英文翻译第一稿(有指导教师修改、指导痕迹); 
6.毕业论文(附英文翻译稿及原文); 
7.毕业论文指导记录; 
8.毕业论文光盘。 
 |